a – 当“运动搭子”成新型亲子关系,如何陪娃“动起来”?
日前,北京发布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”。其中提到,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“倾听一刻钟,活动一小时”,鼓励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等活动,增加陪伴时间,提高陪伴质量。 如何落实“活动一小时”?有家长利用碎片化时间坚持亲子跑步,也有家长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亲子徒步。在此过程中,孩子收获了强健体魄和阳光心态,亲子关系也悄然拉近。 起步 放学后并肩跑步 孩子成运动搭子 “放学环故宫亲子跑完成”“傍晚天坛亲子跑完成”“龙潭中湖父子PK”……在社交平台上,马达记录下一次次陪小儿子马佳祺跑步的美好瞬间。 作为运动爱好者,马达从孩子出生前就坚持去健身房锻炼,跑步更是早已成为一种习惯。“哥哥小时候我就带着跑,后来有了弟弟,也从幼儿园就一起跑。”在马达看来,跑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。耳濡目染下,孩子很自然地成为自己的运动搭子。“相比起其他运动来说,亲子跑不需要专业的运动器械,对场地要求也不高,基本算是零门槛。” 平时,马达会利用好各种碎片化时间。“下午放学后,可以到家附近的天坛公园跑步。夏天热的话,也可以晚饭后休息会儿,沿着护城河边跑步。”多年来,无论是零下十摄氏度的寒冬,还是三四十摄氏度的酷暑,都能看到父子俩并肩跑步的身影。“一年级刚开始也就跑一两公里,二年级慢慢增加到三公里,三年级开始跑四五公里,循序渐进,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调整。” 在跑步中,马达从不会用惩罚性或强迫性的语言呵斥孩子,而是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加油打气。“跑步是一种奖励,而不是任务。多给孩子一些正反馈,孩子也能更有动力。” 2018年9月,马达带着虎头虎脑的小儿子来到北京马拉松亲子跑的赛场,由此开启了父子俩的参赛之旅。看着那个当初需要爸爸领着跑的小不点,成长为如今轻松“拉爆”老父亲的小伙子,马达感慨万千。 在爸爸的陪伴下,马佳祺不断突破自我。今年,10岁的他一举夺得西城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B组男子800米第一名、小学B组男子400米第三名等可喜成绩。 除了成绩以外,马达更欣慰于孩子从运动中收获的顽强意志和阳光心态。“遇到困难时,他总能积极面对,每天都开开心心的。”跑步之余,马达还会陪着孩子一起骑车、游泳、打篮球。“不管做什么运动,都是一种调节和放松,也是亲子沟通的好机会。” 即使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青春期,马达也发现并不可怕。“哥哥已经上高三了,青春期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叛逆心理,亲子关系一直很好,应该跟之前坚持亲子运动有很大关系。”根据马达的观察,具有运动习惯的孩子,不仅精力旺盛,而且自律性强,“这些都为后期应对繁重的学业负担打下很好的基础。” 拓展 周末到户外徒步 陪伴中增进感情 身为家有三孩的爸爸,道哥同样十分重视孩子的运动。“我本身就特别喜欢运动,工作期间也会坚持每周打三次篮球,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,就带着他们‘动起来’。”道哥相信,运动不仅能带来强健的体魄,还能为他们塑造强大的心理,“希望他们不开心的时候,可以通过运动来疏解情绪。” 老大刚上小学时,道哥就在小区附近公园陪儿子锻炼起来。“从边散步边聊天,到慢跑两圈热身,再到跳绳,亲子运动主打一个无痛起步,要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,而不是把运动当成一种负担。”道哥觉得,如果家长置身事外,孩子容易提不起劲头。而当家长成为孩子的同伴时,孩子往往会劲头十足。“其实做什么运动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一起做。不知不觉中,就能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。” 在道哥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家长加入亲子运动的阵营。“寒暑假的时候,班上同学的爸爸妈妈们会分工,有的家长下班回来就带孩子们一起踢足球,还有家长组织孩子们一起打篮球。”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道哥发现简单的运动项目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,于是从两年前开始,他尝试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到户外进行亲子徒步。 “大自然中充满各种未知的乐趣,徒步时偶遇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或者一朵漂亮的小花,都会带来好心情。”在野外,道哥从不介意孩子把身上弄脏,让孩子尽情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,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,“回归自然释放天性,那种快乐是很珍贵的,可以给他们积蓄很多能量。” 相比起独自行动来说,道哥认为徒步更适合集体行动。“孩子们一起边玩边跑,往往不觉得累,家长们也能相互照应,有人打头,有人收尾,安全上更有保证。”很快,他在社交平台上注册了“道哥亲子户外”的账号,并建群预告徒步信息,“完全是免费的,希望认识更多有共同爱好的家长,让孩子也认识更多小伙伴。” …